罕見!3 家濟南企業同時遞表港交所。
11 月 6 日港交所 4 家企業齊齊 IPO 熱鬧場面歷歷在目,當天向港交所遞表擬 IPO 的隊伍也新增 4 位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遞表的 4 家企業中有 3 家來自同個地方——山東濟南。分別是臨工重機、科興生物制藥、建邦高科。
從產業基礎看,我國工業體系劃分為 41 個大類,山東省長期保持著全國唯一擁有全部 41 個工業大類的省份這一獨特地位,深厚的工業積淀與完善的產業鏈條構成了其經濟發展的堅實底座。作為山東省會,濟南的綜合經濟實力毋庸置疑,但在創投領域,其聲量卻長期不及合肥、蕪湖、無錫、蘇州等新興科創城市。
不過此次三家企業同日遞表的動作,恰似一聲響亮的 " 發聲 ",讓人們得以窺見這座底蘊深厚的工業城市正蓄勢待發,其扎實的產業根基正通過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進程加速轉化為發展動能,也讓外界對濟南后續在創投圈的活躍表現多了幾分期待。
濟南將要跑出3個IPO
濟南企業正在資本市場掀起一股引人注目的浪潮。
11 月 6 日,港交所披露易同時迎來了三家來自濟南的企業——臨工重機、科興生物制藥和建邦高科提交上市申請,這一罕見的三箭齊發場面,不僅彰顯了濟南產業經濟的活力,更成為觀察這座傳統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窗口。
這是三家來自不同領域的企業,分別來自礦山機械、生物制藥和光伏材料領域,但都憑借各自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優勢,共同勾勒出濟南從傳統制造向高端智造邁進的生動圖景。
在這三家企業中,臨工重機無疑是最受矚目的一個。這家位于濟南高新區的企業,是國內領先的礦山機械和高空作業機械制造商之一,成立于 2012 年的臨工重機聚焦礦山開采設備、高空作業機械、特種機械、關鍵零部件等多個業務板塊,銷售區域已覆蓋中國、東南亞、中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 2024 年收入計,臨工重機在全球礦山運輸設備及挖掘機市場排名位列國內企業第三。而以 2022 年至 2024 年各年的收入計,臨工重機在全球非公路寬體自卸車領域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臨工重機首次沖擊二級市場。
早在 2022 年 12 月,臨工重機為開拓建立資本市場平臺的機會,便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然而,鑒于當時的市場狀況和當時的企業戰略,臨工重機后于 2024 年 1 月自愿撤回先前的 A 股申請。后在 2024 年 12 月,公司就 A 股上市事宜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輔導協議,并且于 2024 年 12 月作出上市輔導備案,而不構成上市申請。
在 A 股幾經試探后,臨工重機還是將目光放在了港交所上,如其所言," 為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并考慮到聯交所可為我們提供對接國際資本、吸引多元化海外投資者的平臺,本公司決定主動尋求在香港 IPO。"
建邦高科則是第二次遞表港交所。
作為中國知名的銀粉供應商,建邦高科擁有逾十年的運營經驗,集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能力于一體。公司的銀粉產品主要用于光伏銀漿的生產,這是制造光伏電池的關鍵原材料。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中國光伏銀粉銷售收入計,截至 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各年度,建邦高科分別在所有國內生產商中排名首位、首位及第三,市場份額分別為 10.1%、10.0% 及 9.8%。
建邦高科的歷史可追溯至 2010 年 3 月,當時其營運附屬公司建邦膠體材料成立,旨在專注于高科技新能源及高端材料。2012 年 12 月,公司啟動專門針對光伏應用領域銀粉的商業生產的合作研發項目,這使其成為中國最早專注于光伏銀粉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的公司之一及先行者。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建邦高科擁有 19 項發明專利及 26 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大部分與光伏銀粉生產技術和工藝有關,展現出雄厚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
不同于臨工重機和建邦高科,科興生物制藥則早嘗試過 IPO 的滋味。成立于1989年的科興生物制藥早在2020年12月便登陸上海科創板,是國內最早一批憑借"重組蛋白藥物產業化"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此次向港交所遞交 H 股上市申請,意味著科興制藥將形成 "A+H" 雙融資平臺,進一步向創新生物藥與國際化挺進。
至此,3 家濟南企業在港交所門外集齊。
濟南不缺IPO
如無意外,在明年上半年,山東濟南將接連收獲三個 IPO。而順著港交所大門內望去,不難發現已有多家濟南企業先后登陸港交所。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發生在今年 8 月。便是由濟南前首富所帶領的天岳先進在港交所成功二次上市。這家硬核企業的掌門人自然大有來頭,來自山東濟南的宗艷民在 2022 年因天岳先進成功上市而登上胡潤百富榜,且首次上榜便以 130 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榜單第 473 位,排名山東濟南地區首位。不過,此后數年其財富值因公司市值縮水而有所下降,但濟南富豪的身份仍難以撼動。
作為國內碳化硅襯底領域的龍頭企業,天岳先進近年來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在 2022 年 1 月登陸科創板,成為 " 碳化硅襯底第一股 " 前,天岳先進就已經收獲一眾 VC/PE 芳心。2019 年,即將迎來成立十周年的天岳先進在第四次增資中首次引入外部投資,華為旗下哈勃投資對其進行了投資。在引入哈勃投資后,天岳先進在 2019 年 12 月又通過增資引入眾海泰昌、遼寧海通新能源和遼寧中德等外部投資人。后在 2020 年,更是連續三輪融資引進了海通開元、惠友投資、和生中德、長江資本、金浦投資、深創投、中微公司、國投招商、中車時代、高新投資、國策投資、南車創投、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國新科創基金、國和投資、瀟湘資本等多家財務投資機構、產業資本及地方產業基金。
也由此,短短半年時間,天岳先進的估值從 2020 年 5 月的 26 億元飆升至 2020 年 10 月的 100 億元。在公司成立十周年關鍵節點,天岳先進晉升為一頭獨角獸。2021 年,籌備 IPO 的天岳先進又先后完成了兩輪融資,且在 2022 年 IPO 前公布的戰略投資者繳款認購的名單中,還出現了寧德時代、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小鵬汽車等產業巨頭的身影。
如今實現 "A+H" 格局的天岳先進,國際化布局意圖明顯。
無獨有偶,近半年來成功 IPO 的濟南企業還有在今年 7 月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的山大電力。
顧名思義,山大電力是一家山東大學的校辦企業,前身是于 2001 年成立的山東山大電力技術有限公司,由華天科技、電氣研究所、梁軍、張波和丁磊共同出資設立。其中,華天科技和電氣研究所均為山東大學資產。
招股書顯示,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山東大學直接持有山大資本 100% 股權,通過山大資本間接持有公司 4904.48 萬股股份,占公司發行前總股本的 40.1480%,持股比例雖不足 50%,但遠高于其他單一股東的持股比例,其持有股權所享有的表決權足以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是公司控股股東。且報告期內,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敲響鐘聲不是終點,而是下一段賽程的起點。
上述兩家企業的發展軌跡折射出濟南獨特的產業培育機制。天岳先進作為全球碳化硅襯底頭部企業,其技術突破打破了國外壟斷,產品覆蓋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 年公司研發投入達 4.2 億元,占營收比重 18.7%,8 英寸襯底良率提升至 95% 以上。而山大電力作為高校孵化的典范,其故障錄波監測裝置等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承擔了 40 余項國家級科研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濟南企業均將 IPO 募投項目與濟南產業發展深度綁定——天岳先進在上海的擴產項目將帶動本地供應鏈升級,山大電力的儲能生產線則直接服務于濟南新能源產業集群。
濟南,崛起
顯而易見,在山東資本市場的版圖上,濟南正以一場靜默而堅定的 "IPO 排隊 " 展現出產業與金融深度融合的潛力。
根據中國證監會山東監管局 2025 年 7 月發布的數據,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濟南擁有 46 家境內上市公司和 18 家擬上市公司,數量在山東省內位居前列。顯然,這一數據在過去幾個月時間內有所增加。
透過上市企業數量背后,目光所及的是濟南通過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專業化創投生態培育以及 " 科技-產業-金融 " 良性循環體系的構建,逐步形成的一條從技術研發到資本市場的快速通道。
濟南的 IPO 儲備力量得益于其獨特的科創金融生態。
自2021年11月獲批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以來,濟南市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緊密結合、協同發力,持續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服務能級,推動科創產業與金融 " 活水 " 雙向賦能、互促共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邁出扎實一步。出臺了 " 科創金融十條 ",創設 50 億元的 " 央行資金科創貸 "、20 億元的 " 央行資金科創貼 "、20 億元的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不良貸款項目最高補償本金損失的 50%。
一大批科創企業在綜合金融服務支持下得以茁壯成長。
發行山東首只科技創新次級債券,在全省率先設立市級層面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完善科技企業信貸風險分擔機制 …… 一項項創新舉措,推動科創企業融資效能顯著提升。濟南科創企業貸款余額由 2021 年末的 1098.4 億元增加至今年二季度末的 3039.78 億元;科創企業獲貸率 42%,較 2021 年提高 3.7 個百分點。
8 月 5 日,濟南召開駐魯金融機構座談會,提出濟南將與省級金融管理部門、證券交易所和駐魯金融機構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打造 " 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 " 便是目標之一。
金融 " 活水 " 持續澆灌,創新主體不斷壯大。濟南科創企業從 2021 年的 6800 多家躍升至如今的過萬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分別增長 58%、63%、3.6 倍。今年 1 至 6 月,濟南 569 家規上科技服務業企業營收突破 278.1 億元。
科創企業的密集涌現,自然也為濟南IPO后備軍隊列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展望未來,濟南正通過立法保障與制度創新鞏固科創金融優勢。在 2025 年年初濟南市召開的 " 聚力項目提升開創強省會建設新局面 " 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濟南便在計劃探索制定《濟南市科技金融促進條例》,推動科創金融從政策探索向立法保障跨越。同時,濟南市委金融辦聯合上海證券交易所、國信證券等機構開展常態化培訓,針對科技創新債券、科創板上市等領域為企業提供指導。
在多維支撐下,濟南的 IPO 隊列有望持續擴容。
來源:融中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