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懂球帝如今的內容板塊幾乎覆蓋了足球世界的全部角落:頭條資訊、賽事集錦、球迷社區、各大聯賽、深度解析、裝備與足球周邊……
在中國這樣一個足球氛圍相對小眾的市場,懂球帝憑借對足球的專注與深耕,吸引了超過2000萬用戶,DAU穩定在百萬級。

這家成立十余年的公司,用一款產品證明:即便是“低天花板”的行業,也能踢出漂亮的商業化曲線。
近日,ToBid 采訪到懂球帝商業化負責人陳剛,對懂球帝的商業化探索進行了深度交流。
從熱愛出發:懂球帝的初心與第一場開球
2013年,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24歲的陳聰,已經在PC端折騰過兩次足球網站。那時的他沒有宏大的商業計劃,只有一個念頭——讓球迷能在手機上隨時找到同樣熱愛足球的人。
懂球帝的雛形由此誕生。不同于多數創業者摸索著找方向,懂球帝從第一天起就非常清楚自己要服務的群體。產品的目標受眾、內容邊界、社區調性都一開始就被鎖定。
這份“篤定”成為它能滲透80%以上中國球迷圈層的關鍵。
陳剛說,懂球帝與傳統體育媒體最大的差異在于——社區的生命力。
在PC時代,體育媒體拼的是資訊速度;而現在,UGC內容的崛起讓每個球迷都能成為創作者。
“球迷發帖、發視頻,內容也許不夠專業,但熱度、討論、甚至爭吵,才是足球文化真正的養分。”
懂球帝還專門開辟“賽后評分專區”,讓球迷為每位球員打分、評論。

它不是單純做內容,而是把球迷的情緒與觀點都留在了這個平臺上——一個屬于球迷的精神主場。
在創立初期,商業化從不是優先級。足球賽道在中國的商業體系遠不成熟,能“養活自己”已屬不易。
但懂球帝團隊并不焦慮。陳剛回憶:“我們當時只想把產品做好,讓用戶留在這里。商業化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事實也印證了這點。2016年起,隨著用戶沉淀、口碑發酵,品牌廣告陸續涌入。懂球帝開始嘗試多種變現方式,付費會員、電商、線下賽事、體育MCN等等。
無論形式如何變化,核心始終未變:做一個能全面服務球迷的綜合平臺。

從自營到智能:懂球帝的廣告變現進化史
2017年,懂球帝建立起自營的渠道代理商體系,開放充值授權給代理商。廣告主通過代理商開戶、投放,這個體系一直運轉到2019年。那幾年,懂球帝還處在“自然生長”的階段,用戶規模穩步上升,商業化的節奏刻意放慢——他們更關注產品的留存和內容的活力。
2018年,國內程序化廣告的浪潮襲來。懂球帝第一次開始嘗試這一模式,最初只是作為直投廣告的輔助渠道,開放了 API 接口。到 2019 年,他們陸續接觸了“四大聯盟”,隨后又引入 SDK。那時的嘗試還顯得保守,陳剛回憶:“那時候我們在摸索,知道程序化廣告是趨勢,但沒想過要一頭扎進去。”
轉折出現在2020年。疫情讓體育賽事停擺,懂球帝的DAU一度跌到十幾二十萬。這場突如其來的沖擊,讓團隊第一次認真思考“如何在低谷中活下去”。
懂球帝開始加速商業化的探索。除了激勵視頻廣告,他們還嘗試游戲廣告、任務廣告等新形式。團隊自研投放系統,希望能更靈活地管理廣告資源,同時研究接入聚合平臺。

最初合作的聚合平臺存在明顯的流量傾向性,收益提升有限。懂球帝團隊隨后花了幾個月時間調研,分析流量結構、廣告填充率、產品使用便捷性……就在這個階段,有同行向他們推薦了ToBid。
“我們起初只是想找個相對公平、數據透明的第三方平臺,”陳剛說,“但ToBid給了我們超出預期的反饋。”
從聚合到算法:ToBid幫懂球帝跑出商業化加速度
懂球帝與 ToBid 的合作最初,團隊的核心目標是穩定收益、優化體驗。接入后幾周,他們發現廣告收入出現明顯增長。
陳剛說,“ ToBid的運營團隊非常專業,會主動根據階段性數據,幫我們分析流量波動、調整策略。ARPU提升特別明顯。”
懂球帝的團隊特別重視數據。ToBid 的報表系統提供了分組對比、素材維度、流量分布等多種細粒度數據,讓他們能直觀地看到不同廣告類型、不同用戶分組的變現效果。“很多細節功能的設計很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陳剛評價說。
“我們的受眾特征很集中——95%以上是男性,一二線城市為主,大學生和中年人是兩個峰值。”陳剛解釋,“他們是廣告主想要觸達的高價值人群,但在非廣告場景下這部分用戶的商業潛力其實很難釋放?,F階段的懂球帝更適合做一個平臺,鏈接好用戶和廣告主。ToBid的聚合和算法,恰好幫我們讓流量‘被看見’。”
從廣告到生態:懂球帝的未來商業想象
展望未來,懂球帝的商業化方向依舊清晰——在穩固廣告收益的基礎上,探索新的增量。
廣告方面,他們計劃嘗試更多“非直接廣告”的創新形式。例如與游戲、短視頻、短劇內容的深度合作,讓品牌在內容中自然出現,不再是突兀的“插播”,而是成為場景的一部分。
陳剛認為,這樣的探索是對平臺長期價值的再平衡:“我們希望懂球帝既能給品牌帶來轉化,也能給球迷留下體驗感。”
與多數互聯網公司不同,懂球帝并不是“漂浮在行業上方”的平臺。它早已深度嵌入足球產業生態——與中國足協官方、國際五大聯賽、各大俱樂部都建立了不同層級的合作關系。這種資源沉淀,也讓懂球帝的商業想象空間不止于廣告。
“未來,我們可能會孵化一些真正有價值的足球商品或服務——讓球迷不僅看球,還能在懂球帝上參與、擁有、交易。”陳剛說。
當那一天到來,懂球帝就不僅僅是一個App,而是中國足球生態的一部分。它可能依然身處“低天花板”行業,但卻在這片有限空間里,一步步把熱愛變成了生意,也把生意做成了文化。
懂球帝的故事不是“流量神話”,而是一個冷門賽道上關于熱愛的長跑。他們沒有捷徑,也沒靠爆款,靠的是一群人十數年如一日的篤定。從興趣到生態,從社區到商業化,懂球帝在中國足球這片“低天花板”的土地上,踢出了自己的商業化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