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屆中國數智交通創新發展大會“公路數智養護提升安全韌性創新發展論壇”現場,成都養路工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養路工數科”)以承辦方身份精彩亮相。公司代表先后從戰略愿景與技術實踐層面發聲,全方位展現企業以數智力量破解公路養護難題的實力,為行業高質量發展交出一份兼具創新性與實用性的“新答卷”。
大會錨定:直面行業痛點,明確數智變革核心方向
作為承辦方,養路工數科首先以行業觀察者與變革者的雙重身份,精準剖析當前公路養護領域的核心矛盾。公司創始人、執行董事鄭丁源在致辭中指出,我國549萬公里公路路網是經濟社會運轉的“血脈”,但傳統養護模式與“高質量發展”需求存在明顯脫節——資金投入供需失衡、人工監測效率低風險高、經驗決策導致標準不一、系統獨立形成“數據孤島”,這些痛點成為制約行業升級的關鍵瓶頸。

針對這一現狀,公司進一步提出公路養護智能化的“進階路徑”:參考自動駕駛L1-L5分級邏輯,行業正從L1/L2”輔助智能“(如自動生成維修方案、檢測報告,實現“問題找人”)向L3/L4”高度智能“(打造“建管養運”全生命周期“養護智慧大腦”)邁進,終極目標是實現L5“完全智能”(構建自我優化的“養護智能體”生態)。這一清晰的分級框架,不僅為行業指明了變革方向,更凸顯養路工數科對行業趨勢的深度研判能力。
技術破局:構建“全鏈路智能閉環”,打造數智養護硬實力
為破解行業痛點、推進智能化進階,養路工數科依托“深瞳析路(DeepRoad)”品牌,打造了以“經驗+數據”雙輪驅動為核心的“感知-理解-決策-行動”全鏈路智能閉環技術體系,形成多維度技術突破。

1.空天地協同感知:織密“無死角”監測網
公司代表強調,團隊聚焦“微氣象融合空天地協同感知”,構建起立體監測網絡:高空通過衛星InSAR技術實現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精準識別大范圍地災隱患;中空依靠無人機搭載多載荷,完成橋梁、邊坡的高精度巡檢與風險預測;地面以智能巡查車、新型氣象站、輕量化監測設備為核心,覆蓋路面與沿線關鍵場景。這套網絡實現了“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監測目標,為后續決策提供全面數據支撐。

2.核心技術亮點:破解行業技術瓶頸
在關鍵技術層面,養路工數科推出多項創新成果:其一,聯合研發“養路工氣象大模型”,以130億參數量、3200億tokens高質量數據訓練,將預報精度從10公里網格提升至0.1公里網格,可精準預警特定路段、橋梁的結冰、大風、暴雨風險;其二,輕量化智能巡查設備采用云-邊-端架構,搭載于普通車輛即可在100km/h速度下識別30余種病害,實現“AI平權”,讓中小養護單位也能“用得起、用得好”;其三,橋梁集群化輕量化健康監測方案,融合數字孿生與氣象大模型,實現72小時超前預警,可完成秒級應急調度與分鐘級AI養護決策,破解傳統監測“成本高、難維護”痛點。
3.全周期數據底座:打通“數據孤島”
養路工數科搭建“全周期數據底座”,破解行業“數據孤島”難題——通過統一數據標準、融合業務數據,真正回答“何時養、養哪里、怎么養”的核心命題。公司代表還補充,底座支撐下的多模態AI養護決策技術,預計能實現3-5年規劃成本節約50%-90%,推動決策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生態協同:共建數智新生態,搶占“十五五”黃金機遇
養路工數科深知,數智交通不是“獨角戲”,而是全行業的“交響曲”。公司代表強調,“政產學研用”融合是推動行業突破的關鍵——目前已與西南交大等頂尖機構達成合作,聯合研發機器視覺測量儀,持續突破技術難關。
面向“十五五”規劃啟航的關鍵窗口期,養路工數科明晰未來發展三大方向:一是豐富公路養護智能體矩陣,強化全鏈路智能閉環;二是聯合行業伙伴建立數據治理標準,共建高質量數據集;三是推動公路數據要素化、資產化、產業化,打通全產業鏈堵點。

此次大會上,養路工數科通過“痛點洞察-技術破局-生態共建”的完整呈現,不僅交出了一份公路安全的“新答卷”,更以行業協同者的姿態展現責任與擔當,為中國數智交通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